在武术资料网上,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无数,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位名叫李光乐的高手,他对太极拳中的“松柔”有着独到见解。李光乐先生认为,任何形式的太极拳,只要违背了“松柔”的原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太极。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经常听到前辈们强调“松柔”,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难以达到的境界。事实上,这个概念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内心状态和运动方式的体现。在北京第二届世界太極拳大会期间,我亲眼见证了陈式太極拳第十代传人陳立清老师如何通过搭手来展示这一点。
陈立清老师提醒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追求高度的松柔。这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放松,还包括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虚实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应该尽可能少用力或不用力,以意识作为支撑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
对于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因为从外家拳转入练习而带来僵硬的问题。这正是生活中常用的硬劲和外家拳训练造成的一种状况。因此,要想达到最大的松柔,不仅需要提高对其理解和认识,还需慢慢适应并进行训练。
在工作、学习、运动时,我们的心理和躯体都是紧张状态。初学者虽然有一定的张弛感,但总是紧多松少。而且,在长时间锻炼后,才能逐渐克服僵劲,使全身出现舒展自然、轻灵活缓良好的感觉。
尽管如此,有些初学者还是会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除那种拙力与僵劲?这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位名叫冯志强先生提供了他的见解,他认为,“由松沉入手求柔顺,是初习太極拳去掉僵劲进入柔顺阶段,是培养內家軟實力量的一个关键方法”。
冯志强先生还指出所谓“ 松沉”,就是在放松之中有沉坠意思。他建议先放开全身内外,然后让筋肉骨节也跟随一起放开,让气血流通,无阻碍。但他更深一步讲述说,“操作在心”,意即心想放 松,则全身内外无不放 松;心想 松 开,则筋肉骨节无不 松 开。此法能使气血流通至四肢末梢,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 “ 松沉”。
然而,对于一些高级技巧,如掤功等,有些高手则更注重一种特殊的手法,即使用整体力的代替局部力的使用,用软弹力的代替撞击力,用柔劲替代硬劲,并将这种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即所谓“生活化”的做法。这要求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这种意识,无论是在行走、坐卧还是站立,都要寻找机会让自己进入那种如水般流畅自然的情绪状态。
最后,由此可知,每个人对待“松」的理解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但总结起来,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目标都是同一:通过不断地追求,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那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太極 的精髓。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