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功论:武功与武术的区别
中华太极,二千多年来历代先师精研创造之产物,其内涵丰富,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导引术、吐纳术、经络术、养生术及技击术等。习练太极,不仅需将拳架打好,更需知行拳的升华包含深层内容,其中松功即为一例。
初学太极拳法至一定阶段,便会感到行拳不轻柔,有时甚至胃脘微痛。笔者曾经历过这些体征,这全是肌肉乃至精神过紧所致。在这些体征出现后,我开始接受松功训练。对未接触过松功的人来说,最难的是放松。我当时并不知道松功在太极中的重要性,更无法体悟,只能懵懂地练。但自从开始练习松功后,气通畅了,胃脘不痛了,行拳也渐沉静下来,我感受到了松功的益处。自那以后,松功成为了我每次练功时坚持练习的内容。
经过长期加之体悟和上身我总结出 松工乃是太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图南老师有两篇重要论著《宗气论》、《松工论》,我认为《宗气论》阐述的是太极拳灵魂,而《松工论》道出的就是太极根基。这句“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而复柔刚柔相济”同时看出,以求 松开始,没有 松基础,没有 松深化和长期积累,要练出 “最终达到 ‘极柔’ ‘最终达到‘绝妙’ 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离开良好的放 松状态,就强身健体而言,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如何才能放下?这需要内外双修,一方面头脑清静心意放 松精神安舒;另一方面肢体要从顶到脚,每个部位都要保持节节贯串举动轻柔,最终达到筋骨舒活血脉通畅顺乎生理机能之效果。我认真苦練,并坚持不懈,从做到骨节肢體放下,然后肌肉皮肤也会随之跟着放下,以致全身无处不放下。在每次練習中,都會始終保持這種狀態,這樣我的肢體帶動精神,在練習時就自然會在意念上心理上處於一种宁静状态。我这样的感觉是在习惯于见效后的一个深秋,当練完一套後小憩時眼前的景象在腦海里浮現了一首詩:“鹊落静枝尖鳥立根葉邊,小狗來添趣醉卧暖陽間。”这种人、動物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正是我們通过長時間訓練見到的結果,並且讓筆者產生了一種創作靈感並體現在詩中的情境中。
應該強調的是我們對於 太極の 散開不是散開,而是蓬鬆,即宽而非緊閉輕鬆即為開展,即含有小孔以容納其他事物的一特性。此句子說明了大勢。而這個蓬鬆恰恰指出了所謂的大氣運動,是一個有序節奏性的活動,它不是隨波逐流或隨機發揮,而是一個既定的章法和規律。
最後,我們通過長時間學習和實踐,可以達到從頭腦清醒的心智状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心靈層面,使我們更加專注於當下的瞬間,這無疑是一種更高級的心靈狀態。
總結來說,由此可見,在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或者瑜伽之前,你需要有一個清晰的心智,這樣你才能真正享受這些活動帶來的一切好處。
因此,如果你正在尋找一項可以幫助你提高你的心智能力並增強你的內在平衡力的活動,那麼學習與實踐傳統中國文化如大師教導給我們的大氣運動(Qigong)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它提供了一系列簡單易學又有效果的小提示,用以改善你的呼吸控制、增強你的核心力量以及提升你的整體健康水平,以及改善生活品質。你可以開始今天!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