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一篇小文章,让史老师感到吃惊了,心有不忍,还望海涵!我只是一个普通武术爱好者,还算不上[武林人士],史老师抬举了! 太极拳法之所以被命名为太极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必须符合太极的属性,否则就不应该称之为太极拳! 你的观点很不错“中国的太极拳,是因为在整个拳种中,自始至终,处处融入和贯穿了太极的学说,理念,哲理。所以,把这个拳种命名为太极拳。” 但你又说“不要忘记,它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拳种,是拳!不是太极理念,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
我认为,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并体现这一点——作为一门内在修炼与外在形态结合完美无瑕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同时又是一门实用的健身运动,对于提升身体素质、增强生命力具有独到之效。
“每个进入奥运会的人都像是在向世界宣告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我作为一个追求武德和修养的人觉得,这背后隐藏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崇敬与尊重,以及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然而,我相信真正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更应以此为契机,将其内化于心,以达到精神层面的成长,而非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竞技表现。
我想起你提到的,“推手”更像是体育比赛中的项目,其规则与要求固然重要,但它并非完全代表了完整而纯粹的心灵探索。因此,我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将这种探索引入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全方位、全面发展的心灵锻炼方式。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得每一次动作都变得自然流畅,没有多余的情绪或意图干扰。这正是传统上的"无招胜有招"所体现出的境界,只有当动作变得如此自然,那么才能够真正触及到这门艺术最深层次的心灵需求。
调整骨架状态意味着让我们的身体结构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稳定的外形,这对于接应任何变化都是基础;循环状态涉及新陈代谢,与健康息息相关;感觉状态,则需要我们敏感地感受周围环境,每一步都要恰到好处地反映这一过程;心里状态则涉及意识觉醒,即使面对各种挑战,也能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情绪所左右。
只有当这些各个方面得到充分整合,我们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流畅,并且达到了东方哲学所倡导的大圆满境界。在这里,“阴阳变化”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指向的是那种既有,又无之间自由自在地演变出来的一种状况,这正是最高级别的 martial arts 实践者所追求的一致性与随机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