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念头,过去亦被称作“三拜佛”,但仍以其旧名流传。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在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以“小念头”作为詠春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他说:“小念头不正,终归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小念头者,是要练者习时切勿有太多念头,或念头太大,可也不能“全无念头”。若杂念太多,则必定马虎了事;若念头太大,则必无耐性细加研磨。但练习时若全无念头,则变成有外形而无内涵。如此一来,不仅不能将此套路内各种招式之不同发力方法及在第一节的内功修为等心法练至最高境界,即使连套路内之基本动作及其位置亦难练得正确。故有的练者虽名义上算是练习了数十年,但一耍出来竟然笨手笨脚毫无法度可言,其实与初学者无异。
放弃固有的观念
以我个人见解,小念头当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咏春拳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与我国传统拳术截然不同的崭新拳法。
詠春拳是一种固定招式消解另一个固定招式的手段。因为咏春祖师明白,当敌人突然施展出你看都未曾看清过的一着数攻击时,在电光火石般瞬间,你决计不会有时间去想用何招消解对方。在说到即使你明知对方将会用哪一招攻击你,可惜你并不是同门,那么偏偏一下子记不得自己所学中的哪个招可以消解对方,这样岂不是眼睁睁看着敌人的拳打过来却没有半点办法?
一百零八点
叶师以前,小注意力的圈套相传下来,有着“一百零八点”的秘密。而每一个单式动作,被称为一点,每一次双手同时进行相同动作则计算为两点,而单个复合或单式动作用途则是一个独立的风格,如左日字冲拳打出至收回到腋下之间,只算三个风格计算。这意味着开马后最初几组动作为例,“交叉梗手”转换成滚手再转换成交叉摊手,再收回来,这些都是四个复合风格,所以只算八个风格计算。
过去及现在
事实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对于小注意力的理解和应用上的差异。我无法断言叶师最初学会的小注意力是否早已从其老师那里学习过。此外,他二师兄(吴仲素)以及他的师叔(梁壁),他们各自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形式,他们所教授的小注意力也可能略有不同。在这不断变化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高深莫测的小注意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