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掌握的余门拳是一种融合了南北两派和内外两家风格的独特武术体系。它强调以攻击为主,注重攻防技巧的连贯性和速度,以“角度、速度、力度”三者的协调作为挤击技术的基石,追求以迅猛之势制胜。在余门拳中,“五到”与“七锋”的内力与运动学原理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使练习者能够在身体上达到最大潜能。“五到”指的是身、手、足、眼、心五个部位协同一致,而“七锋”则是通过头、肩、肘、三尺手(即拳)、胯膝、大腿和脚尖这七个关节共同发挥出的技术能力,体现了不同距离上的进攻能力。
余门拳不仅在实战中展现其独到的技艺,还深刻运用儒道哲学中的虚实明暗与阴阳消长等概念,以智慧应对各种情况。这种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的武术,不仅包含打斗技能,更包括靶场训练以及教导他人,这使得它成为传统武术流传至今的一大代表。
在历史上,余门拳也曾多次在擂台赛事中脱颖而出。1918年,在成都青羊宫的一场打擂比赛中,余门六世掌门人余发斋及其子余鼎山名扬蜀中。1920年,当时国民革命军二师长朱兆南设擂台考评国术教官时,余鼎山凭借卓越表现获得聘任。此后,他又在1925年的百日擂台赛及1928年的第一次国术考试中分别夺魁,并荣获武士称号。在1932年的春季国术观摩赛上,他赢得金章,并被授予市政府军乐队骑马披红游街;1933年,他再次荣获金奖并留下珍贵照片,与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共影。
这些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对这个古老而精妙的武术体系的敬意,也激励我继续探索并传承这段悠久而辉煌的文化遗产。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7
2024-12-19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