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袁守瑞(八极拳七世传人,王金声之徒)
演练:王京雨(八极拳七世传人,王金声之子,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在孟村县罗疃村,一种独特的八极拳流派被称为罗疃李氏八极拳,这是由李大忠所传承的。作为第三代传人的他,是对这门武术有着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的人。
八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一代祖师吴钟,他有两个著名的弟子——丁孝武和吴永。李大忠起初学习的是丁孝武教授的一套技术,但当吴永看过他的表现后,就非常赞赏他的品德、天赋和功夫,以至于称赞他“得此徒当唱三天大戏”。因此,丁孝武便将自己的学生转交给了吴永,并且在接收时,还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即三天的大戏表演。这正是因为李大忠既聪明又勤奋,因此深受二位老师的喜爱并获得真传。
除了掌握了原有的招式外,李大忠还融入了自家祖传贴身功夫,使得他的罗疃李氏八极拳具有鲜明特色:打拿并举、刚柔兼济;动作舒展而灵活、技法严谨多变;讲究叼捋锁扣、挨傍挤靠、粘连黏随,这使得它成为独树一帜的流派之一。许多后来的流派都与这门古老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说李大忠是在 八極門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并不为过。
在这个艺术中,有两种主要套路,一种叫做“架”,一种叫做“拳”。虽然很多人习惯把这种舞蹈简称为“大架”,但先师强调应该保持正确的名称,因为这些基础套路确实包含了许多复杂且重要的心理和身体训练,对于想要成就大的学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习练者的总体要求,可以参考《武魂》2010年第12期《罗疃李氏八极架练法图说》中的介绍,此处不再详述。此外,由于演练场地设定为东西方向,我们假设起势面南位于西侧。本次演练多数动作沿着直线上进退,我们称之为主线。在斜向移动时,我们忽略小角度差异,将其视作60°角。行文中提到的方位词如东北等,其准确性略低,但为了方便而忽略一些细节。此次演练的大致路线如下图,其中有一条直线,上面有两个雪花六出形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整体走势清晰可见。
第一势预备势
执行者站在场地靠西一侧距主线一步处面南站立,用两脚并拢支持身体,全身正直肩部沉下气力按住百会顶端舌尖抵触上腭目注前方方向。
第二势摇橹势
由于模仿船工摇橹姿态以及观察周围环境这一双重含义,又被命名为看风使船。这步骤右脚向前跨一步站定于主线上,同时目光转向右边手臂稍微旋转从下往后往上再往前逆时针画一个小圆形最终手臂微曲内旋手部由开始掌型逐渐变化至垂直放置于身体旁边。而左脚则跟随右脚一起向前踏出形成左丁步同时眼神适时转向左寻找目标,在画圆的手臂运动过程中左臂也稍微旋转从后往上往前顺时针画一个较大的半圆最终伸直停留在水平位置力点集中在掌根处。
注意: 在两臂移动...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