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王老师的离去已有三年。这些年,我在练习太极拳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王老师那温和而坚定的身影,他的声音、他的笑容,就像一股永不褪色的力量,时刻伴随着我。在教导“太极内功十三桩”时,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丝神韵都被他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得这门武功深植于心髓。我决定将自己对“太极内功十三桩”的理解与同道中人分享,以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面对初学者的酸痛麻抖。当开始练习时,可能会感到四肢酸痛、手脚发麻,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忧。通过调整姿势与呼吸,将这些感觉渐渐克服,并逐渐体验到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
其次,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发现弹力的出现。站桩时随着呼吸,可以感受到斥力与吸力之间的变化,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不会影响双手指尖之间的距离。这表明我们的内外气始终保持平衡。
再者,在长时间的练习下,我们会体验到气循经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气息,让它顺畅流通,从舌尖至百会,再至印堂,最终达到一种自然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强行控制,更要顺其自然,让身体自我调节。
接下来,是全身呼吸的一种现象。当鼻子吸或吐气时,不仅感觉到了胸腔的扩张收缩,还能在手心和脚心上感受到这一循环。这可能是大周天循环的一个表现,也许还涉及其他更复杂的情绪因素。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如何与宇宙协调一致,以及如何避免环境中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想提及治病强身的一点。我曾因为腰椎突出症多年受苦,但通过持续半年的练习,“太极内功十三桩”最终帮助我康复了这种疾病。这种方法虽然缓慢,但效果显著,它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能够继续前行,对此,我怀有无尽的心存感激。
希望每位师兄弟都能尝试一下,即使只是短暂地站立几式,每天花费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也能获得一些好处。“太极内功十三桩”的奥秘并不简单,但正如王老师所说,只要坚持不懈,一切皆可修为。在这里,我附上了关于站桩要领的一个简易口诀:
太极运用,无形而实。
内抱外张,如同山川。
气沉丹田,头顶虚灵。
五趾轻抓,如扎地宫。
头顶肛提,垂肩鼓胸。
目光内敛,如待虎跃。
心安意定,如坐蓬莱岛。
呼吸默数,如水涌泉源。
愿这份传承继续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