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心意拳源流体系概述
心意拳,源自山西蒲州姬龙峰的马学礼先生(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其创拳技以枪为基础,形成十二大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其流派分呈、风格迥异。
其中,河南的心意拳又称十大形或守洞尘技,以马学礼外甥马兴(1755—1845)继承而传。马兴曾任四品军职,对定身拳和玄妙拳进行了集成,并命名为“百花点将”,广收门徒,其中包括刘万义等人。
此外,还有张志诚一脉的内功十三段图说和心意拳谱,由宝鼎所著,但因非卖品,其影响力并不广泛。不过,这两位师傅都对卢嵩高的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卢嵩高成为推动这门武术在海外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之一。
卢嵩高不仅是武术家,也曾任得胜镖局武师,他在上海期间开设教室,一时间颇负盛名。他所传授的心意四把捶与早期相比,有更多增益之处,从他那里学艺的人数众多,其中包括解兴邦、孙少甫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人物,如安大庆、袁凤仪,他们也对河南心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安大庆还创办了“潼川积健武术社”,并免费教授五百余名会员。此外,宝鼎还著有《内功十三段图说》、《心意拳谱》,虽然这些作品不为世人所知,但它们对于理解河南心意拳的一部分历史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河南的心意拳是一种复杂且丰富的武术,它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技巧,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