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印度孕育了众多武术流派,但真正影响世界的,则是卡拉里帕亚特。这门武术源自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最根本的经典吠陀——“特努尔吠陀”,其发祥地为南印度喀拉拉邦。"卡拉里帕亚特"一词直译为在卡拉里或训练场进行的搏击训练,而“卡拉里”则来源于梵文“卡路里卡”,意指军事训练场地。
从9~12世纪,喀拉拉北马拉巴地区形成了这门独特武术。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的小封建公国间频繁发生争斗,作为一种搏击技巧和身体素质提升手段,卡拉里帕亚特得以广泛传播,并且成为参加比武乃至荣誉象征。在农村中,如池塘、寺庙等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地方,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从一定年龄开始加入训练,是一个重要的启蒙过程。
然而,当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落幕后,这门传统被迫关闭,其实践几乎濒临消亡。直到19世纪末,一群有志之士如古鲁·加尔柯达哈尔·甘那兰与他的弟子们致力于振兴这门艺术,他们在各地开设了培训机构,将不同流派融合并推广,使得喀拉拉邦内外再次响起了卡ラ里的声音。
今天,全境共有120余所这样的学习中心,每个中心通常有一二三十名学员,其中主要集中在喀利加德、库诺尔、维舒勒以及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雷斯等地。现在 卡 拉 里 希 佩 的 流 派 有 三 个,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训练方式上,它们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风格上略有差异。
每一所学校都位于半地下式建筑中,这些地方仿佛中国武术馆一般,有着丰富经验的师傅根据学生资质和悟性来施教。此外,由于气候炎热潮湿,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室内环境过于湿热,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而每天开始前,都会举行宗教仪式,以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并表达对神明的尊敬。
小孩通常从八岁起便可接受教育,在正式入学之前还需向古鲁拜师并完成仪式。一旦决定投身其中,他们将踏上漫长而艰难的心灵与肉体修炼之旅,最终达到最高境界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初级阶段注重基础建设;第二阶段则涉及木制武器;第三阶段是金属器械技术使用期。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出既能战斗又能医治的人才,因为优秀古鲁不仅要精通技艺,还必须具备医疗知识和经验。
最后,或许有人会提到僧徒达摩,他是南天竺香至国王子的传说人物,在中国少林寺修行九年,被视为瑜伽功夫修持者之一。他所传易筋经可能包含与此相似的内容,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两者的联系点。但无论如何,喀莱萨坦与中国之间千年的交流史,以及郑海将军七次远航留下的足迹,都证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文化交融。此刻,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这两大文明圈心灵深处共同燃烧着同样的火焰,那就是对力量与智慧追求的一种永恒渴望。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