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之谜。他们一致认为,“松”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和实践方法。在吴图南先生的“松功论”中,他将“松”的定义扩展为宽而不紧、轻松畅快,同时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这体现了太极拳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然而,即便如此,“松”的意义仍然常被误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放松,即简单地不用力。但是在太极拳中,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很容易导致身体疲软和精神散乱。因此,我们必须将“①不用力”与“②用意”结合起来,使静态的 松转变为动态的 松,这才是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中华武术》还提到了吴文翰老师介绍的一种骨肉分离法,这种方法通过让肌肉从上至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同时骨骼向上升,让人感受到一种奇妙的 松沉感觉。这实际上就是气功中的放松功,是一种内外兼修、气血双运的大法。
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中特别强调了“松腰”,因为腰部作为身体中心,对于整体平衡至关重要。而冯志强老师则指出,每个式子的结束都应该有一次沉肩垂肘,以使内气达到四肢末端,从而达到真正的放松要求。
在《十三势歌》中,有两句诗描绘了这种状态:“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 松净气腾然。”这里既提到了保持警觉(留心)也提到了腹部内部清净(未经修饰),这正是行气通天之道。因此,可以说,“ 松 ” 是一种活跃、运动性的状态,而非静止或安静,它是行气运动身之源泉,是理解 “ 只有一 松,气才能通 ” 的关键所在。
总结来说,要理解 太极拳 中 的 “ 放 松”,我们需要从局部到全体,从浅入深,不断推进,最终达到以心行气,以 气 运身。如果能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一点,就能够揭开 “ 孟 字 之 机 密”。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