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门拳,作为一门融合了南北两派、内外两家风格的独特拳种,其特点是以攻为主,注重攻防连发的迅猛力整和刚柔相济。它强调在攻击中要注意“角度、速度、力度”三维一体的挤击技术,以“以快制胜,一快百无解”为指导思想。
在练习余门拳时,要充分发挥传统武术中的五到和七锋原理。五到指的是身手足眼心五部位协调统一,“身到、手到、足到、眼到、心到的技术标准”,形成流星般的拳法和电光般的眼神;而七锋则是利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七大关节共同施展出各种攻防技巧,表现了三种距离进攻能力。
此外,余门拳还融入了禅悟儒道学说中的虚实明暗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等概念,使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是集打靶教于一体的一种传统武术。历史上,余门拳多次在擂台赛中脱颖而出,如1918年至1933年的多场比赛都有余门代表作出了显著成绩,被誉为武林中的一枝花。
1920年,在成都青羊宫打擂时,余鼎山便以卓越之姿夺魁受聘,并在1925年的“百日”擂台赛中无人能敌。在1932年的春季国术观摩赛上,刘梓明更是荣获金章并游街扬名。此后,在第二次国考中,又有高荣辉周懋植荣获金奖,与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合影留念,为其声望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