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套路有用意不用力的要求,意的内容很多,有的相对简单,有的相对复杂,也有介于简单与复杂之间。意在动作准确、掌指有力等,是简单的。意在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等,是中等的。意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不动之动等,是复杂的。走架过程伴随意的活动,这称之为意在走架中。走架每一动之前有意的活动,这称之为意在形前,也常言之为先意动后身动。
肢体在运动时体会空气阻力,全身好似气球,身体有如悬空,体外生力,称之为意在形外。 意在走架中,是每位习练者都在做,贯彻始终的。 意在形外,是套路熟练后尝试着去做的。
郝月如著《武式太极拳要点》里:“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動之勢,谓之腾挪。”这种“腾挪”的体验,在高水平各类艺术领域里都存在,如书法画画也需先想象整幅作品再落笔,而非急于表现。
太极拳套路练到一定程度,要走静中求动,大 动不如小 动,小 动不如微 动,微 動不 如 不 動,不 動 之 動 才 是 真 動,要 “腾挪”这一步。在操作上,一般而言,“腾挪”的操作多是在每一式结束或将结束时进行,每一式终了时或将终了下一式怎么做已经启动,但还没有实际行动,这是“腾挪”。
此时,我们需要运用内功和心性来控制自己的身体,使其达到一种状态,那就是既没有明显移动,又能预感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深奥且难以掌握的手法,它要求我们能够预见并准备好接下来的任何可能的情况,同时又不能让我们的身体真的开始行动,因为真正有效的是那些几乎感觉不到却隐约可感的一举手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力量。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保持平衡,不论是在物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均衡。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使得我们的整个行为变得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更容易达成目的。而这正是太极拳追求的心境——无招胜有人,无招胜无人。在这里,我们并不追求速度或者力量,而是追求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内功实践,以此来实现最高效率和最完美效果。
因此,当我们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如何通过精细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影响身体,从而达到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肌肉力量或者速度。当你能够完全理解并掌握这一原则,你就可以开始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心灵直接影响周围环境,或许甚至改变现实本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腾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