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太极拳的练习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模仿“抖纱巾”的动作。我们通过腰部的移动来引导整个身体,同样,当我们用手去摇晃一块纱巾时,我们会发现纱巾随着我们的手势而起舞,每一次摆动都有其规律和节奏。
当观察这片飘扬的纱巾时,你会注意到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前端、中段和尾端。前端是控制者,是推动纱巾起舞的力量来源;中段是核心,是调节后续部分飞翔的主体;尾端则是末梢,是跟随核心行走的一部分。在太极拳中,这种“抖纱巾”的原理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首先,腰部就是这样的“抖纱巾”中的前端。当每一个太极拳动作开始时,无论多么复杂,它们都是从腰部开始移动并传递给全身。这就好比用手握住那块飞扬的丝绸,一旦你的手轻轻摇曳,那些丝线就会随之起舞。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不论你要做出哪个姿势,都需要先使你的腰部转移,然后再带领其他身体部位相应地调整位置。
接下来,身躯便成为了这个过程中的中段。正如那些悬挂在空中的丝绸,其最终能否顺畅地展开,就取决于这一点。当你以腰作为指挥棒来领导整体运动,你的手臂、腿脚就会紧跟其后,从而完成各种精妙无比的太极拳招式。举例来说,在杨氏85式太极拳中,“玉女穿梭”这一招,虽然看似简单,却由不断转换身体姿态所构成,而这些转换又都是源自于腰部微妙变化。而没有这些正确运用的身体运动,全身协调与四肢末梢之间也就无法形成完美无瑕、流畅自然的大型套路。
最后,将四肢视为这种运动情景中的尾端。当一束丝线被唤醒并随着主体一起摆动,它们几乎不曾独立行动过。在打击艺术上,比如陈氏太极拳老架中的“六封四闭”,两只手在交错旋转之后,再次合拢至左胸前,这样的配合依赖于身体左右旋转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腹肌深层次活动,那么双手只能成为虚假存在——静止不动。
总结起来,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使用自己的腰椎,以此作为指导全身各个器官运作的心脏,用它来引导所有其他部分,如同使用力度去让那根细长物品振荡一样,使得整个人的机制能够平滑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