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男,生于1978年,京朝派太极拳传人,太极轩文化馆馆长,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曾任北京市武协华城武术社副秘书长。
习拳理论,就是练武人记下的心得。既为心得,往往是心领神会,冷暖自知,自不必长篇累牍,冗言累赘。岂不知却又应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话,本是“言简意赅”,反多被一般读者视作“雾里看花”,乃至望文兴叹,不知所云。今笔者不揣冒昧,愿为初学诸君做一番“拨开迷雾见真章”的事情,只要有志向,就能悟到其中奥义。
【太极者,无极而生】
解:首先要明了,《太极拳论》中的“论”,是指论太极拳,而并非指“太极”。虽然一字之差,但正因为如此,“无極”自然也不是指易学中的无極,而是不走極端的意悤。这说明此拳為亦剛亦柔之拳。動靜之機的「動靜」是劲力開和時對其感覺的一種形容,是開合劲也正是一般人難以掌握的根本,所以稱阴陽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解:就練套路而言,即放松為合。掤為開(由于放劲依旧以掤为基础,在此只说掤),開既是分。技击中若要进入狀態须以此為基礎,由於這裡提到的「動靜」除了自身的開合,也包含運動中與對手間產生的開合,即進退。不論推手或技擊,都需注意勢變,以達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境界。
【人刚我柔谓之一走,我顺人背谓之一粘】
解:在進行技擊時,這里的剛柔更進一步擴展至自身與對手間變化。“人刚我柔谓之一走”,即是我方應對敵人的剛猛時,我方則應該采取柔順策略。“我顺人背谓之一粘”,即是在敵方攻勢下,我方則應該採取守勢,如同被困於繩子上卻不能脫身一般,這種情況通常會讓對手感到沮喪和疲憊,因為他失去了主導權。我方則因得機得勢而獲得勝利機會。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解:“应”与“随”有隨機應變之意,但一定要分清隨机應變的時機。而不是單純地按著對手快慢來回應,如果總是在敵人的節奏上跳舞,那麼你永遠都將處於被動的地位。在技術層面來說,“急应、缓随”就是後發先制的一種體現方法,它要求在準備好之前不要行動,在準備好之后再行動,使自己成為主宰,而非被動受制。此外,它還涉及到了控制距離和時間,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對手的情緒和物理狀態。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解:“变化万端”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个体差异的多样性。但无论这种变化如何,这些变化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原理进行转变,这个核心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功或内气,即使面对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因为这是通过不断练习和理解这些规律来实现这一点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深层次的心智结构,那么即便你的技术高超,你也很难真正地成为一名好的武术家,因为缺乏这样的基本理解将导致你无法灵活适应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到真正掌握实力的境界。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解:“虚领顶势气沉丹田”的概念非常重要,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感觉——一种感觉来自于身体前面的空间;另一种感觉来自于身体内部腹部区域。当这些感觉结合起来时,我们就会得到一种整体性的平衡感,这种平衡感让我们的身法变得更加稳定,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我们的力量。而当我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这种平衡时,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移动,并且在战斗中取得优势,同时还能避免对方攻击,从而达到胜利。
“不偏不倚”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站立或者移动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中心线上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受到攻击风险,同时提高我们的防御能力。当我们能够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完成复杂运动,比如旋转或者快速改变方向,从而增加对抗敌人的机会。
“忽隐忽现”的含义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它确实意味着某些行动可能显眼但同时也有潜伏隐藏的时候,比如突然从一个地方出现,然后迅速消失,再重新出现。这需要高度训练才能完成,让对手难以预测并且反应不过来。这样的行为常常给予打败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困惑甚至恐惧,最终导致失败。如果没有良好的准备工作以及足够强大的内力支持的话,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水平选项都会重视培养内部结构的问题。
总结来说,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技能,还需要大量时间与耐心去学习与实践它们,每天至少持续数小时直至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学会如何听从你的身体,以及怎么用你的意识影响你的身体表现出来。你还必须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以便帮助你集中精力,并让你能维持最佳状态。你必须学习如何使用每一次呼吸作为引导,将其转换成实际行动,将所有这一切融入一起形成最终结果—完美执行。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复杂的人类艺术形式,其中包括许多元素,如技术能力、高度专注精神,以及坚韧毅力的培养等。一旦你把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门独特且强大的武器,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并解决各种挑战。此外,此艺术形式还有助于提高个人福祉,使人们更加健康,更乐观,更充满活力。此外,还可增进社会互动,为提升团队合作提供帮助,为生活带来源源不断的情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