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当山的赵堡太极拳中,存在着一种要求“不要用意”的训练法,这种方式正是自然松弛的最佳方法。赵堡的先师走架时,既轻松又自然,就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被和风轻轻吹动,与松树下的清新气息相融合,这正是“耍拳”公式不用意之效。“耍拳”到了一定的境界,其任督二脉会自然而然地通畅,此即道门所称之内劲产生与发动的基础。畅通经络,丹田随势运转,这是太极拳内劲产生和发动的关键。
形意拳中有一句名言:“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句话精髓地体现了内家拳的一贯练功诀窍。练功就是要追求这个“真意”,这个“真意”就是虚无中的觉悟。而这个“真 意”只有在完全放松,不用任何意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这是一个高级内劲,是神明知觉趋于上乘的境界。
太极拳中的内劲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产生出来的。这是一种不需要刻 意去追求,而是在不使用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出现的一种强大的高质量内劵。而人为有意识地去练习,用心去追求往往就无法显现出这种内劵。这是一种自得其乐、感而遂通的状态,就如同道家的修炼要求静心排除杂念,让身体自然而然达到平静,从而停止了识神干扰。不用想象就能让心灵宁静,让生命力的主宰——精神,在宁静的心态下自由发挥元神本能,所以说不用意中的“耍拳”公式是推动身体内部气流运行的关键。
要真正掌握太极拳,要保持非常柔软、轻盈、自然、中等平衡,不要使用力气也不要使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进入一个虚灵清新的境界,“无为”的状态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天真的孩子般没有任何目的或注意力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调动自己的生命力,使它变得活跃起来,也就是自我主宰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自身力量被激发而感觉到,这正是一个典型的人生过程。
兆元宗师创造了名为“耍玩”的特定技术,其中包含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模仿儿童游戏;二是在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灵敏度和柔软性,以及保持平衡和没有任何思考。在看似简单的情形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它将实践者与大自然融合,使他们忘记自己自己的身份。一旦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再次提升到更高层次,即进入到了所谓的大道上的状态,那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我行我素”。从有为向无为转变,也意味着从活动向休止转变,从事物生成到事物消亡再返回原始状态的一个循环过程。按照太极理论来理解,就是从非存在化生的过程,以及从已经存在化回归非存在化的一个循环规律。“生于空,有于空,无以生,有以终”,这是永恒变化不断进行、营养消化不断进行的事物世界规律,一切皆源于这一理念也来源于这一理念,一切皆返回此理也返回此理。
最后,当一个人通过亲身实践、深刻体验并且直观感受到这些秘密之后,他才能够真正理解并实现什么叫做"做 nothing"(什么都不做),因为只有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人们才能够真正触及生活万象以及太极打坐艺术最深层面的奥秘,只有达到如此高度的人才能够完全融入宇宙间那伟大的运动,将一切都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从未曾被发现过但却一直潜藏其中的事情,而这恰恰是我所描述的是对待生活哲学与修炼艺术最终目标的一种表述,同时也是对于人类探索宇宙奥妙渴望得到解答的一个致敬。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4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