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散打格斗,不能凭自己体力好、强打硬拼,也不能盲目单纯的去练表面形体动作,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神功”、“绝招”或超出能量范围练习,伤害自己身体、损害健康。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劲力,何谈技击?“手伸如锥,屈如勾,手背似铁,腕如棉,两只胳膊胜皮鞭”形象的比喻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放长击远的主要击技劲法,要想打出鞭劵,就必须放长击远,只有放长击远,才能打出鞭劵,这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背操法有108种之多,其内里还含有一些特殊用途和秘密性质,如摔拍穿钻五种单操。摔掌似炸弹一抖擞摔炸(图1),拍掌似迅雷―捕拍补拓(图2),穿掌似流星一穿攫挤挑(图3),劈掌似闪电一剪雷铐凿(图4),钻掌似暗箭――钻崩锥刺。其中每一种都蕴含深刻意义,并且其变化无穷多样,是用语言形容不出来,要想掌握好通背拳中的鞭劵,最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通背的皮耗及鞭力的运行轨道。
什么是通背中的皮耗及鞭力的运行轨道
通背中所说的皮耗指的是马车夫赶马用的皮绳,即马匹带在身上的那根绳子,而非真正的手臂或腿部肌肉力量。具体来说:
鞭杆:代表手臂。
鞭绳:代表胳膊。
鞭梢:代表手。
鞍轴:代表肩膀。
通过这些部位来发挥不同的力量特点:
抖抽力(拉伸):由腰部产生,用以拉紧筋骨。
荡力(振荡):由肩膀产生,用以震荡敌人。
寸力(短距离快速发挥):由手腕产生,用以精准攻击敌人弱点。
扭转力(旋转):由肩膀和腰部共同作用,用以改变方向或对抗反扑。
鞍力的运作原理
通 背 的 绝 技 中 “万变不离其宗”,即使在各种变化中也始终围绕着直线与圆圈两个基本运动轨迹展开。在技术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这一原则应用于训练上:
a) 直线运动时,每个动作都是从一个固定点开始,然后沿着直线向前推进至另一个固定点,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以保持动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b) 圆圈运动时,则需要更为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圆周移动,同时保持目标稳定。这类操作往往要求更高水平的人员才能熟练执行,因为它涉及到极其微妙的情感调节与意念控制,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实践,可以逐步培养出独特而高效的地面防御能力,以及敏捷应对任何突发状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迅速有效地回应攻击。此外,还可以加强自身柔韧度和协调性的提高,使得身体更加灵活自如,从而在实际战斗中表现得更加卓越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