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术的宝库中,螳螂拳以其独特的象形取意和技法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它不仅融合了螳螂的臂搏击与转头闪身,还蕴含着以短击长的智慧,这些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攻防技法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螳螂拳不断汲取其他拳种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如七星、梅花、通臂、摔手、光板以及八步等,每一派都有其独特之处。
尽管不同的派别各有千秋,但它们都强调象形取意,并且在刚柔并重方面下功夫。每一种动作,都需要既刚又柔,以保持弹性的同时也要达到力度平衡。在招式上,它们呈现出连贯性强、气势逼人的效果,同时具有快速突然和变化莫测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的原因。
习练螳螂拳的手法丰富多姿,其步法迅速而稳健,其腿法则充满力量与巧妙,而身法则灵活多变。这要求练习者对关节具有柔韧性、高度灵活性以及力量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习练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
传统上的练习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顺劲增力——习打积功——排靠运气。这三阶段至今仍然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我们将根据这些原则来具体介绍每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势增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基本功力的提升,即吸收和储存能量。在这里包括三大类别:柔和功、运行功及桩步功。
柔和功
这部分主要集中于锻炼腕部(如转腕甩腕抓翻压搬刁采)、肩部(如压肩拉肩吊绕耸转甩)、腰部(如俯翻转甩下挖涮弹)、胯部(如压胯劈揉吊摆转)、肘部(如转肘甩拉)及膝踝腿部关节。此类锻炼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小幅度逐渐增加,同时动静结合交替方向变化,使得这些关节变得更加灵活适应各种运动。
运行功
这是学习基本拳掌勾肘腿步身法的地方,其中包含冲劈挑崩圈栽掌推穿抖削勾顶啄刁肘顶掩叠架挑滚推格等手段,以及上撤进退跟震盖插行跃击等步伐。此外还有弹铲踹蹬缠撩诸般腿式,每种手脚技术都有一套明确路线着重点用力方法,不同技术差异巨大需分别悟解掌握。
案例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继续探讨第二、三阶段中的“习打积功”与“排靠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