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老山乡,瑶人拳始称为“云海拳”,其起源之谜如同深邃的山谷,难以捉摸。据说,这门拳法是在当地特有的环境中诞生的——矮小的人们生活在密布荆棘、蜿蜒山路的世界里。为了适应这个生存环境,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功架,它低矮而且灵活。
旧时,当地居民的房屋简陋,没有专门的厨房,只能在房间内点燃明火取暖和烹饪。这使得室内烟雾缭绕,通风不良,一进入室内就要蹲下才能睁眼,而站立则会被熏得泪流满面,不见一物。据说,这样的状况最初是为了防备土匪入室抢劫,因为强盗一进门就会被烟熏瞎了,而蹲在地下的瑶人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从容拿起刀或柴棒,将强盗的手臂打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技能逐渐被融入了武术中,因此原始瑶人拳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先蹲下来,然后缩起身子钻进去。在技术上,它也融合了猎杀野兽时所用的方法——先将敌对生物制服,再捕捉并捆绑;如果敌对生物过于凶猛,则直接攻击要害部位,以此报废对方。
这些战场上的经验和技巧慢慢演变成了一门秘传武艺。而瑶人们并不刻意练习武功,他们通过长期劳作和自然训练来提升自己的体质,使身体变得像猴子一样灵巧,有虎豹之勇,即便是为了传承这门技艺,也只需简单单操就可达成目的,没有繁复套路。
族谱记载显示,徐氏祖先原本来自江西,是朝廷中的武官,但后来因为贵州黎平民间农民起义,他被派遣作为第四路先锋领兵驻扎于黎平府,并留下子孙繁衍。当清代到来时,徐氏家族早已放弃政治从商,并成为大族之一。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瑶人的支持与帮助,被授予传授 瑶人拳 的权利,并将家传之战场技艺融入其中,加以修整完善,最终命名为逢门拳。
相较于原始瑶人拳,在保留原有技术基础上,逢门拳更加注重吞吐沉浮、闪展腾挪、贴身夺位等动作,同时保持其核心母拳“圈手”以及配以乱环诀,可以无限变化。此外,还有一种步法,即“圈步”,但逢门拳并没有任何套路,只有单纯而有效的情境化练习。器械方面,只保留棍法,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复杂套路,只是一种纯粹的情景模拟训练。
总结来说,逢门拳不仅仅是一种打击艺术,更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心理学与生存哲学,它追求效率而非表演,因此它不会做出华丽无用功,而是专注于实用性和生存能力,无论是面对敌手还是挑战自然,都能够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