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螳螂拳的传奇创始人
螳螂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始人的身份和年代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焦点。传说中,山东即墨人士王郎是这门拳法的开宗祖师,但关于王郎生活的具体年代,有“梁武帝时期说”,“宋代时期说”和“明末清初说”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观点共同认定,王郎在创造螳螂拳时融合了多种技击方法,如宋太祖之长拳、韩通的通臂等共十八家之多,这也被称为“螳螂十八凑”。尽管这些流派大多出现在宋朝以后,但最终形成并广泛流传的是在明清时期。
二、精武体育总会与螳螂拳的传播
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当精武体育总会聘请罗光玉先生教授其间才有机会在上海等地普及。这位先生不仅教授了马建超(成鑫)和陈震仪,还指导他们参加1928年的国术比赛获得最高荣誉。此外,精武会还邀请杨维新先生、王传义先生以及张宝厚先生来校授课,以确保教材质量。
三、抗战期间的转移与发展
随着1932年1月28日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精武会活动暂停。罗光玉先生被派往香港继续推广此拳,并由他所带学生陈震仪协助教学。在上海地区,也有丁儒侠和陆青萍两人努力弘扬此门艺术。而黄汉勖则将罗光玉教授的一系列套路整理出版,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精武螳螂内涵丰富
作为一门完整而复杂的武术流派,精武版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徒手套路数量众多,每一种都蕴含独特技巧与哲学思想。除了徒手练习,还包含器械训练,如单刀(燕青刀)、五行单刀等,同时理论知识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不同版本如梅花拳系列、中短打系统等,都各具特色,是对本门艺术深度理解与实践的一种展现。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21
2025-01-2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31
2025-01-18
2025-01-27